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的对外传播

“好故事”的对外传播力

记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期间,就读过著名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她采访基辛格、阿拉法特、布托等著名政治人物的报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92年我进入新华社对外部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对人物报道也情有独钟,当年的深刻影响开始显现,只是我关注更多的是文化名人。

如今我从事对外报道已经24年了,至今已采访了近百位文化艺术及科技界名人,作品在海内外报章杂志发表,产生过较大反响,其中《访李政道博士》和《送别冰心》被收入中小学课本沿用至今。

2015年,我将曾经采访过的40位文化名人专访重新补充整理后,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一书。应《对外传播》杂志之邀,结合这本书从挖掘“好故事”的角度,谈谈多年从事人物报道的经验和体会,既是总结,也是分享。

以文学为入口的记者生涯

我的记者生涯是以文学为入口的。我做人物报道是从采访作家开始的,因为我本科是学文学专业的,对现当代作家作品比较熟悉,于是就从采访作家开始。从当初熟悉这些作家的作品,到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作品之外的人生经历,这是记者得天独厚的视角,也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早期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采访,是听说夏衍去世,编辑部派我去位于北京六部口的夏府采访。闹中取静的老北京四合院,灵堂布置在西侧的一间客厅里,菊花挽联,人来人往。望着他曾经坐过的藤椅,我忽然感到自己来晚了一步:

为什么没有在他健在的时候采访他呢。尤其是在看了他晚年写的《懒寻旧梦录》之后,更想听听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可惜„„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定开始“抢救式采访”――寻访那些依然健在的现当代文化艺术大家。于是,冰心、杨绛、季羡林、端木蕻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很快采访的领域就从文学拓展到艺术、科学和人文。多年后,一个时代的群像,渐渐地清晰起来。


(未完,全文共2584字,当前显示7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