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经典4句古话: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不忧

中华民族能够始终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自有一套教养国民、传递文化的方法与精神,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可以为后世传承。

相关阅读

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

85年前,著名教育史学家孟宪承在其所撰《新中华教育史》的开首处写道:我国学校教育,在现代意义上,严一点说,只占着三十年;宽一点说,也只占着七十年的历史。

但我们是一个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从虞夏时代算起,也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难道这四千年来,立国于大地,我们没有教养国民,传递文化的方法和精神吗。当然是有的,只是和现代截然不同罢了。[1]

孟宪承先生肯定,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能够始终立足于寰宇之中,是自有一套教养国民、传递文化的方法与精神的,而且与现代的做法(主要得之于西方)截然不同。

孟宪承先生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华民族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方法和精神教养民众、传递文化的。易言之,我们民族的教育传承究竟有着如何的独到之处。究竟又有哪些教育传统代代传递,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而可为后世甚至是当代所继承。本文尝试列举数端以作阐述。

一、倡导身家国一体的教育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身、家、国、天下这个语词系列都不会陌生。它在儒家经典《大学》中得到完整表述,也体现于民间的世俗生活而成为一种日常性观念,成为我们民族有关人的完善的目标、方式、途径的共同理念。

身、家、国、天下一体的教育理念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易·涣》卦六三爻爻辞有言:涣其躬,无悔。是指水流荡涤自身污垢,即可无悔。实际上是以沐浴比喻人的思想道德不断自我更新。即如《大学》引用商汤《盘铭》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而,涣其躬不是最终目的。

《涣》卦六四爻爻辞又说。涣其群,元吉。是指水流荡涤人群的污垢,使他们也获得自新,当然就能大吉。用《大学》引用《康诰》的话说,就叫做作新民。所以,人的完善遵循着先洗涤干净自己到帮助众人也洗涤干净的过程,这是一个教育实现的过程。

同样的思想在孟子那里也有充分表述。为什么君子能够修其身而天下平。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条修养逻辑,即:明乎善就能诚其身,诚其身就能悦其亲,悦其亲就能信其友,信其友就能获于上,获于上则民可得而治。

作为士人,其完善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始于治学、修身,而终于平定天下。

孟子做过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于人首先耕耘好自己的这块田,然后才(可)去他人的田里耕耘。如果是这样,自身的问题解决了,沛然德教溢于四海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扩充过程。据此逻辑,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家、国、天下一体的教育理念在《礼记·大学》中得到完整论述。其论述分为两个部分,即三纲领与八条目。

三纲领是对大学教育目的与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强调,人的完善始于个人发扬光大天所赋予的德性,终于将自身的善转化为他人乃至社会民众的善进而达到至善之境,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三纲领是三步要求,层层递进,浑然一体,既是纲领、目标,也是过程、方法。


(未完,全文共10411字,当前显示13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