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与小说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日常的消费文化也飞速的发展着。从最开始的消费就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到现在各种消费观念层出不穷,而小说的形式也随着这种消费文化的变化开始产生各种新奇的变化。
早在中国古代,消费仅仅是物物相易各取所需,物质生活的不满足导致人们很难有消遣娱乐的时间,每天真的都是在“为生活而奔波”,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直到明末清初我国的小说才开始发扬光大。然而那时的小说也只是在讲故事罢了,语言还是很晦涩,带着半文言文的感觉,而且篇幅多半较长,只有真正做学问或者搞文学的人才会去看,市井人家是不会去看一本厚厚的又用难懂语言写成的小说的,况且当时人们素质普遍不高,识字的也不多,小说的传播往往依赖街头巷口的说书人的嘴来讲出来,至于听的人多半也是听个热闹,听故事罢了,试想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头哪有人会为了听故事每天跑到大街上来呢。
近现代中国小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消遣,随处可以见到有人捧着一本小说读着,也许是为了消遣、也许是被故事所吸引、也许是对作者情有独钟,总之读小说的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了起来。物质生活的满足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跟金钱去消耗在精神世界的充实上,于是读小说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人们的压抑,是人们普遍对文学、对知识有种盲目的渴求,而这时小说也在随着社会与时间的发展再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起先是杂志或者报纸上的青春文学,多描写的是青春年少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文笔不说有多好,但是内容却很真实很现实,仿佛每一个故事都是发生在身边的随处可见的。那时候的小说多是发表在报刊杂志的,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到。那时候的人们物质生活刚得到满足,阅读只是一种娱乐,就像饭后出去散步一样简单,所以小说也很简单,多是描写生活琐事。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本杂志叫《儿童文学》,上面写着“写给0-99岁的你”,确实它上面的内容涵盖丰富而且通俗易懂,在我看来这本杂志就是那个年代的小说的典型代表。你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只去看个故事,也可以像个成年人一样挖掘一下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那里的故事多半是朴实的怀旧的,没有太多奢华与浮躁的辞藻。那时的人们也很淳朴,物质生活很满足,精神生活还没有那么急待弥补。
后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小说开始入侵,因为其免费以及大量受到青年学生们的喜爱。喜欢读书却苦于没有钱去买的人正好可以通过阅读网络小说来满足自己。这时候的小说内容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各种稀奇古怪的设定,这也许就是网络大开放所带来的一种混乱。因为什么都可以写,什么人都会看到,所以写的内容就变得多元化起来。不再是仅有那几种小说供人们选择,人们可以像去逛超市或者自主餐厅一样随意挑选。
(未完,全文共3378字,当前显示11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