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

【数据库】

人大2005年三季度经济类专题

【文献号】

106

5【原文出处】

宏观经济管理

【原刊地名】

【原刊期号】

20050

4【原刊页号】

35~37,4

3【分类号】

f5

2【分类名】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复印期号】

200508

【标题】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动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作者】

易瑾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

【摘要题】

贸易实务

【正文】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贸易总额不断攀升,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78年—1998年的20年间,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6%,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1547亿美元,增长35.7%,其中,出口额已达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额5614亿美元,增长36.0%。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自“九五”时期以来,外贸经历一个调整阶段,其中包括结构上的调整,而外贸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商品结构。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动的历史回顾

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比重很低。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53年的20.6%上升到1979年的46.4%,接近出口总额的1/2。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趋势。1981年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达53.3%,第一次超过初级产品比重46.7%,以后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了两次大的跨越,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我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一个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期。1995年,机电产品的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产品,这次出口结构的跨越比第一次更有分量,为我国实现出口的大国之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1980年—1998年这19年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占较大比重,特别是目前作为我国最大类出口商品的机电产品,表面上属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75%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增值率很低。这说明同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优势相比,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较低。

同出口商品结构一样,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则相应

下降。70年代以后才明显回升。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1986年以后一直稳定在80%以上。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特点

第一,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向合理方向发展。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历经了80年代初的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与90年代中期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力量。这些转变反映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这种发展趋势同世界贸易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未完,全文共5713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