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风险社会下大众传媒的功能和责任范文大全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人都知道“让媒体曝光”这句话总是带有一种威慑力。但是,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一些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使得自身的正义初衷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2007年7月,北京一家电视台爆出“纸馅包子”事件。对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新闻造假事件,新闻界深感震撼,社会反响强烈。通过此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新闻媒体如果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舆论导向置之脑后,罔顾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应,那就难免出现类似这样的造假事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媒体在宣传上的不良导向,使得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受到影响一些媒体在竞争中出现不良倾向,特别是一些都市类报纸负面报道过多过滥,格调低级庸俗,各种凶杀暴力、色情等案例成为报纸新闻的重要内容,导致报纸格调不高,在读者中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有些传媒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类新闻的错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漠视社会责任。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有些媒体把高举所谓的“监督大旗”作为自己在传媒市场上打响、叫座、卖好价钱的制胜法宝,一些媒体为了取得所谓的轰动效应,往往违背科学、违背职业道德,为炒作而“监督”,为耸人听闻而“曝光”,一味搜集、刊登、播发各类事故和极端案例,绞尽脑汁地设法制造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新闻。2007年3月,有报纸将香蕉树病升级为“香蕉树患癌”,进而又升级为“香蕉树患上诱发癌症的病”,越是耸人听闻越过瘾,结果不仅严重失实,而且导致海南等地大批种蕉农户的生意毁于一旦。个别媒体在此事件中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可见一斑。

2、丧失起码的同情心,以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灾难新闻。

曾经有一张很“著名”的照片,它记录的是2002年大连空难中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情景。这张照片很有现场感,被许多网站和平面媒体采用。但是在这张照片上,有个细节却被疏忽了:记者抓拍到的画面是潜水员找到黑匣子的那一刻:潜水员捧着黑匣子快乐地笑着,而在场的工作人员在欢呼、鼓掌,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记者拍下的是实情,多少天来人们都在期盼着找到这个黑匣子来解开空难的谜底。可是我们的编辑记者们忽略了一个前提:这是一起空难,面对机毁人亡的惨剧,这样的照片实在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还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所谓“卖点”,极尽渲染不幸事件,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真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类似的新闻报道近几年连续出现,在社会上不能不引起广泛的关注与批评。

3、热衷于追星捧星和媚俗宣传,忽略对工农大众等基本劳动群众的宣传。

媒介受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委托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它所代表的应该也只能是“受托人”的意志和利益,具体到新闻工作中,就应该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媒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一些媒体到处充斥着帝王将相片、戏说片,各类大小明星的所谓个人“成才史”介绍专版,有的报刊甚至无聊到了派记者到马路上统计某某路口走过的美女占了百分之多少,并不惜用大幅版面作介绍。而对于那些为改革开放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生产力发展默默奉献出自己力量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却很少见到有像宣传娱乐明星一样的热情。


(未完,全文共5556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