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修订版)

关于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某县文广局·2011年3月25日)

3月16日下午,我县召开了2011年客家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根据会议要求,我局选取部分乡镇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又先后召开了全县文化站长会议和民间文化能人座谈会,并对各乡镇上报的农村文化现状调查报告进行了汇总和梳理。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近年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县围绕着力打造“客家某”、加快建设“客家名城”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进展。目前已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了使用,建成农家书屋92个,村文化活动室105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某县支中心和59个村级服务点。

2、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每年举办“新农民周”活动,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场次数量稳步攀升,其中2010年开展送戏下乡112场,各乡镇自办文体活动98次,送电影下乡1680场。

3、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去年圆满完成了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基本建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2010年,积极向上争资580万元,全部用于了文化惠民工程。做好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实施了燕翼围、乌石围、龙光围的保护维修工程。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文化发展呈区域差异。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纵向看是县城较乡镇、乡镇较村组丰富。在县城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设施,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丰富,但乡镇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且分布不平衡。从横向看,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丰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丰富于文化基础薄弱乡镇。

2、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样,但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化作品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民间文艺团体稀少,而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得不紧,所提供的简明法律、农业科技知识较少,文化服务供给滞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3、农村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对物质、精神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着认为把经济搞上去了,文化建设也就自然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经济建设,以后再腾时间来抓文化建设的“先后论”;认为文化建设要难度大,不能立竿见影、不出政绩的“无用论”;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和谐农村的促进作用,


(未完,全文共3438字,当前显示11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