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长征时红一方面军编制

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由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冲破敌军重重封锁线,行程2500公里,于10月24日在黔东地区与贺龙部红二军团胜利会师。红六军团先期突围西征,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

出发时,红六军团两个师及直属机关分队共9758人,其中女红军有10余名。她们是:李贞、张吉兰、陈罗英、陈琮英、周雪林、戚元德,其余姓名不详。

1935年11月19日,红

二、红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即从此开始。1936年7月2日,红

二、红六军团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9日,按中革军委决定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红二方面军组成两个梯队,继续北上,于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完成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女红军,总共为20多名,她们是。马忆湘、朱国英、伍秋姑、李贞、杜玉珍、张四妹、张吉兰、陈罗英、陈琮英、范庆芳、周雪林、胡越强、秦金美、戚元德、曾林红、蹇先任、蹇先佛,以及殷成福和她的女儿侯幺妹、儿媳刘大妹等。她们没有单独编队,没有统一建制,大都分散在政治机关、宣传队、电台机要部门、医疗卫生单位、随军被服队等。其中有政治工作干部、机要人员、宣传队员、医务护理人员、炊事员和被服人员等。她们当中既有姐妹,还有母女、婆媳,各司其职,各自随军征战。

殷成福--

一家8口参加长征

殷成福,湘西大庸土家族人,时年已近50岁,1934年12月参加红军,在家属连被服队当缝纫工。她的丈夫侯昌千、小叔子侯昌贵、大儿子侯清芝、儿媳刘大妹、二儿子侯清平、女儿侯幺妹、小儿子侯宗久等人,当时都参加了红军。小叔子和大儿子、二儿子3个青壮年,作为战斗员编入红军队伍;殷成福和丈夫、儿媳、女儿、小儿子5人,都在家属连被服队做工。长征中,儿媳刘大妹因身怀有孕难以随军,在翻越中甸雪山时被留在当地,寄养在老乡家中分娩,后被敌人杀害。小叔子侯昌贵(红六师某团司务长)因腿部负伤行走困难,在爬雪山时滚下雪坡,长眠在雪窝里。十四五岁的女儿侯幺妹,在抬担架抢救伤员时不幸中弹牺牲。她的丈夫侯昌千在陇南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根本无法随军行走,就和小儿子侯宗久(四五岁)一起,被寄托在成县农民何天颂家中休养,后因伤势太重死去,被当地群众掩埋。小儿子侯宗久,遂被何家收为养子。1936年10月,随军长征到达会师地者,只有侯清芝(红军排长)、侯清平(红军班长)兄弟二人。

殷成福在北过渭河的紧急关头,因躲避敌人跌进一个坑里,幸未摔死,第二天被一农民救起。为了追赶红军队伍,她以顽强的毅力,独自沿途乞讨,北上寻找。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直到当年隆冬时节,她才在富平县庄里镇找到部队,仍归队于红二方面军战斗队列。殷成福--这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又默默无闻的一名女红军。

李贞--

长征中走来的女少将

李贞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周恩来握着她的手说:“李贞同志,你是我们中国第一位女将军,祝贺你啊。”这位童养媳出身的女将军,从1926年参加革命到授衔授勋,经历了整整30个戎马春秋。

李贞,乳名旦娃子,湖南浏阳县永和区小板桥乡李家屋场人,1908年2月出生,6岁时就做了邻村古家的童养媳。

1926年春天,这位18岁的小媳妇,为了追赶革命潮流,不顾一切地冲出古家的门,报名参加了妇女解放协会。填表登记时,她把乳名旦娃子改成“李贞”,表示对革命坚贞不屈。


(未完,全文共5792字,当前显示14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