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样例5]

1/6

加快贺州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讲人:贺州市副市长刘国学

(2012年10月17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其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为此,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推动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贺州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区位条件。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湘、黔、桂旅游和货物出海的便捷通道。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5.01%,总人口2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2万。

(二)气候条件。贺州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49小时,年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4℃,年平均降雨量1558毫米,无霜期达320多天,十分适宜发展农业尤其是亚热带经济作物。

(三)资源条件。贺州土地、水力、森林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美。全市耕地面积252万亩,其中水田89.35万亩,旱地43.93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00.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8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2%以上。水能蕴藏量80多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水电站212座,总装机容量61.8335万千瓦,占可开发水电容量的71.86%,每年发电量达9.92亿度,建成了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全市有林面积76.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414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16%,列广西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广西4个林业大县(区)中占居其二。

(四)农水基础条件。贺州市境内河流及水利工程众多,西江两大重要支流贺江、桂江流经贺州,16条集雨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遍布全境,全市现有水利工程8893处,拥有251座水库工程(含金牛坪电站),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7座,小(1)型水库80座,小(2)型水库160座。建有大型灌区1处,万亩以上中型灌区21处,小型灌区59处。目前,我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10座、大中型灌区24处、引水堰坝1845处、渠道总长度8894公里,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8万亩。

(五)交通条件。国道323线和207线贯穿全境,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贵广高速铁路经过贺州,距桂林170公里,距广州260公里。随着“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立体交通框架的逐步构建,将为我市农产品的外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农民素质条件。目前我市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但有着悠久的种养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验技术,大部分农民在优质稻、蔬菜、甘蔗、烟叶等作物种植和家禽、优质水产等养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推动贺州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农业服务机构。我市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与广西农科院共建的广西农科院贺州分院即将挂牌成立。同时,全市各县(区、管理区)基本完整保留有乡镇农技推广、动物防疫等农业服务机构,有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在整个广西,我市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服务机构,也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变化


(未完,全文共8492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