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山西证券公司主营业务创新策略5篇范文

创新------证券公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年度报告

创新原来是大鱼吃小鱼中信海通的并购狂欢

强者恒强,弱者沉沦。

2005年券商经过一轮大洗牌之后,券商格局的分化明显,实力强劲的券商越发做强做大,跟不上市场节拍的中小券商逐渐走向边缘化,而创新业务无疑促进了这一进程。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与净资本挂钩,大型券商先发制人,同时也获得了超额回报,比如中信、海通和广发。而直投业务从试点到常规,则巩固了中信、海通等资本雄厚的大佬们的江湖地位。

每一次创新,都是券商格局的重新划分。券商的创新业务,正推动着这一瞬息万变的江湖格局,经历着微妙的演变。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凸显“马太效应”

2010年无疑是个券商创新年。这一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先后开闸。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共有3批25家券商获得试点资格。在第一批试点券商名单中,国泰君安、广发证券(000776)、国信证券、中信证券(600030)、光大证券(601788)和海通证券(600837)入围。无一例外,净资本厚实的大券商分得了第一杯羹。

据半年报数据披露,截至8月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273.99亿元,比年初增加146.27亿元。从已经公布的半年报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已初现苗头,且与其净资本实力几乎成正比。

其中,招商证券(600999)融资融券利息净收入8046万元,中信证券7170万元,华泰证券(601688)6614万元,广发证券5952万元,光大证券5125万元,长江证券(000783)1272万元,兴业证券(601377)1352万元,宏源证券(000562)1027万元。而净资本逾400亿元的海通证券,融资融券的市场占有率也最高,这一业务带来的利息净收入高达9910.5万元。

国泰君安券商行业分析师预测,两三年内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收入贡献度可能达到5%-10%。假设融资融券佣金率0.12%、转融通比例为50%,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将超过500亿元,对净收入贡献率达到20%左右。

与融资融券同期开放的,还有股指期货。其实早在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就已成立,专门为股指期货而准备。但直到2010年,股指期货才正式推出。

“股指期货业务的启动,首先促使一大批券商收购期货公司,对于券商来说,以后的玩法更多了。”一位经历了几波熊牛市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所谓的“玩法”,就是券商的传统业务部门可以有效利用股指期货这一交易品种来设计更多的产品,获利更多。对经纪业务部门来说,股指期货业务的展开可以带来额外的佣金收入。而券商自营部能够运用股指期货套保,资管部也可以设计市场中性产品、套利产品来平衡业绩波动,回避系统性风险。

中信证券是市场上的最大的股指期货持仓者,无疑是股指期货推出后最大的赢家。“中信的净资本很高,因此他们的股指期货份额非常大,这样市场的交易很多都被中信自营部主导,导致中信自营部的业绩大大提升。”券商一位自营部人士告诉记者。

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股指期货,都和券商的净资本挂钩。这也意味着,券商必须努力去扩大自己的净资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可以参与新的业务而不被市场淘汰。

直投业务摸着石头过河

券商直投业务从试点伊始就备受争议,在受争议的同时也由试点转为常规业务。

2007年9月,证监会正式启动证券公司直投业务试点,并且要求开展直投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净资本原则上不低于20亿元,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担任股票、可转债主承销的项目在10个以上,或者主承销金额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


(未完,全文共14995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