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大学生到农村去,不仅是实现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同发展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时代的呼唤和农民的期盼的需要。近日,xx在大学生“村官”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xx同志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确实体现了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的决心。如何使大学生“村官”真正能够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激情奉献,农村党组织应积极做好政策引导、帮带教导、发展指导和管理督导工作。

一、深远意义

(一)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

农村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和各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如果我们党的政权在农村基层得不到巩固,那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大学生“村官”在党内重大活动、推进党内民主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

(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负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老娘舅”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因此,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为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创设平台

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于从校门到机关门再到机关门的干部培养、选拔模式,“空降”干部带来的弊端就是缺乏对基层的了解,缺乏对农村农民的感情,甚至出现了“怕群众、怕集访、怕突发事件”的“三怕”干部,症结就是许多年轻干部缺少在基层锻炼的经历,不了解农村现状,与基层群众没有共同的话语体系。选聘优秀大学生任“村官”,让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储备力量。经过锻炼,从中选拔出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镇干部队伍,为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创设了平台。

二、存在的难点及分析

(一)从选聘质量来看,严把“入口关”还不够


(未完,全文共3896字,当前显示11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