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虞崇胜: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五篇范文

虞崇胜: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

30年前,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主要的弊端”之一,并且认为如果不坚决消除这一弊端,则“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1]。30年后的今天,虽然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邓小平所说的“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清除,反而是借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大发展之机进一步发展起来,以至于形成了人们十分耽心的制度化趋势,严重地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摆在中国执政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思想上和制度上遏制和消除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大量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一、特权现象的种种表现

特权现象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法制、反制度的政治现象。一般而言,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地位等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或权力。这些权利或权力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在法律规定之外,它们都是建立在对权利或权力分配的不公正的基础之上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它是建立在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之上的,并且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决定。在非阶级社会里,各种特权现象则主要是由社会权利和权力的分配原则的不公正所导致的。作为特权现象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其个人或集团所享有的特权可以是特殊的权利,也可以是特殊的权力,或二者兼而有之。

在当下的中国,虽然制度化的特权现象并不存在,但是由于对特权现象打击和清除不力,加之变革社会新旧制度交替所带来的制度间隙,致使特权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清除,反而凭借其特别能扩张的本能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呈现出一种值得高度警惕的制度化趋势。综合目前中国不同领域存在的特权现象,大体呈现出如下特征:

其一,权力的垄断性和扩张性

权力是调整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强制性力量。只要存在政治和社会关系,权力就有存在的必要。问题是,权力集中和扩张的自然秉性决定了凡是没有受到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任何权力,只要没有制约,就容易形成垄断;而权力一旦形成垄断,就必然演化为一种特权;一旦形成特权,他人不能染指,掌权者就可以为所欲为。近年来媒体爆出许多类似于园林管理处,殡葬管理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等所谓“清水衙门”的重大腐败案件,说明腐败现象与是否是“清水衙门”或“油水衙门”没有关系,只要是有权部门,只要权力是垄断性的,即权力是没有受到制约的,就有可能甚至是必然导致腐败。上述一些“清水衙门”之所以会产生重大腐败案件,就是因为这些“清水衙门“的人事权和决策权是一种非制约性的权力,而被其主要领导人所垄断了,故而这些领导人就可以利用这些垄断的权力设租和寻租,捞到非法的种种好处。


(未完,全文共15864字,当前显示11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