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对策

2013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学生姓名:徐金涛

批次:201009

指导教师:潘加军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

1月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涉及面广,影响深入的重要政策之一,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该政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回顾计划生育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政策实施的一些成效,进而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笔者的几点思考,最后探讨了该政策强化实施的路径。通过本文的表述,说明了针对新形势应该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以期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点,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婚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今已经推行了40多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如何长期有效地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提及的话题,附着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诸多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沿革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提出计划生育阶段(1953-1961年)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社会局势的逐步稳定,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危害人民生命的急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出生率则继续保持高水平,因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自然增长率1952年达到20‰,以后的几年有增无减。1955年3月中央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做出肯定性指示,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马寅初先生在1957年7月《人民日报》上发表《新人口论》影响广泛,成为当时学界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二)第二阶段:开始实行计划生育阶段(1962-1970年)

由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婚生育人数大幅度上升,人口开始猛增,从1962年起出现了长达8年之久的全国性的生育高峰,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申“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增长率”。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推行,计划生育工作被停顿,人口又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1966年至1969年这四年间,年均人口出生率都在34‰以上,年净增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

(三)第三阶段: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形成和全面推行阶段(1971-1978年)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5年,毛泽东在国家计委《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批示:人口非控制不行。国家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1978年10月,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具体提出晚婚为女23周岁,男25周岁,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三年以上。该政策在当时使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78年的18.25‰,实现了历史性的下降。

(四)第四阶段:计划生育政策深化实施阶段(1979-1990年)


(未完,全文共8403字,当前显示14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