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错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郑愁予的生活经历。2.了解郑愁予诗歌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分析意象,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2.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3.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美。

(三)情感目标

1.感受诗人优美深婉的古典情结。2.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难点重点

(一)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

(二)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2)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熏陶法、多媒体辅助法、美读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现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2分钟)

二、自主·合作

1.师生互动,走近作者(5分钟)试述——我所知道的郑愁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结)要点归结(课件展示):(1)经历:

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2)评价

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杨牧语)(3)“浪子诗人”

我自小便习惯流浪,而且懂得在流浪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因为我从小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

童年时,随着父亲征战南北,抗战的悲惨情景,逃难、流浪的经验,深深烙印在他纯真童稚的心灵。这个成长背景,使得郑愁予诗作中有汩汩不断的阳刚粗犷气,在取材上,“浪子”情怀也贯穿在他的不少作品中。(张灼祥《心灵的流浪》)

三、解读和探究(30分钟)

1、教师播放录音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投影:女子等待归人。)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投影:纯净温柔)(2)“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什么句式。为什么这样用。“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表明了什么。


(未完,全文共4745字,当前显示14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