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传道立身,铸德树人

传道立身铸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礼记·学记》写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它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废,必贱师而轻傅„„”,从中我们悟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道理;“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让我们从中悟出了“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道理。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这是汉代著名教育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玉杯》中阐扬的“善为师”的必要条件,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的师德。“美道慎行”既表明了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又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高尚的老师,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般循循善诱的启迪学生;师德高尚的老师,会勤勤恳恳,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礼记·学记》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教师之所以被誉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而为世人景仰,不仅仅在于他们兢兢业业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他们胸怀“仁者爱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

作为一名老师,关于师德,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感悟,分享出来,与诸位共勉:

一、师者爱人,有教无类


(未完,全文共2717字,当前显示7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