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中原崛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把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在化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中原地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推动中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关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大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在不牺牲农业(主要是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在中国的发展版图中属于相对落后的区域,这一区域一方面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所以不能不把农业发展,尤其是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一区域又是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的区域,发展的压力尤其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压力很大,发展水平上不去,居民收入上不去,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目的、对不起广大群众,也会拖全国现代化的后腿,推迟全国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时间,而仅仅依靠农业、依靠粮食生产又是无法达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之目标的。要达到致富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必然要增加土地占用。所以,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保农业、保粮食、保耕地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就是努力在不牺牲农业(主要是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与主要标志

1.什么是三化

所谓“三化”,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是指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小生产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向工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所说的工业化一般指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城镇化是农民向城镇转移并融入城镇的过程,是城镇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和农民、农村不断减少的过程,是由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形态向以城镇为主体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的过程。

2.“三化”之间的关系

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要以工业化为主导,即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现代化的本质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有更多的工业产品和

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城镇化,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农村为城镇、“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只有加快城镇化,才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业化、城镇化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一个与工业化互动的过程。没有工业及其为之服务的商业、金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就失去了支撑;反之,如果没有城市的相应扩张,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也会受到制约。

3.什么叫“三化”协调发展


(未完,全文共6348字,当前显示14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