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1、管理工作不能“等”

“等待”在管理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办。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臵,但是没有检查、监督。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往下级身上推责任。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2、把无序变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会造成更大的无序浪费。管理者应该分析造成无序的原因,努力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不休,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变成无序。某个部门某个人,看到一项工作比较紧急,如果不做就会影响到公司利益时,进行了补位。这时就出现今后这项工作就由你们来做吧,责任部门反而放任不管的无序。

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因素质低下、能力不够而导致工作混乱无序;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协作不到位,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经常被推翻,人为增加了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的时间。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规范化的高手,能把复杂无序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员工可以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业务流程的无序。直线职能制的纵向部门设臵,对横向的业务流程严重割裂,各部门大多考虑一项工作在本部门能否得到认真贯彻,而很少考虑如何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通常考虑以本部门为中心,而较少以工作为中心,不是部门支持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围绕部门转,从而导致流程的混乱,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反复协调,加大管理成本。例如公司的各项规定很少按照横向业务流程的顺序来编写,大多数是按照纵向部门来编写,两个部门间如何交接则语焉不详,实施时就会造成无序。

3、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协调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

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现问题,双方都不主动联系,还需要第三个部门协调。某些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相互间的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彼此都在观望,认为应该由对方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原来的小问题也被拖成了大问题。

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议布臵的工作没有传达,即使传达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来组织落实,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门出现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未完,全文共4608字,当前显示14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