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陈耀邦: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在全国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暨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和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论坛,并表彰在支持农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和富裕农民群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家,这是我国乡镇企业系统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的一次盛会。在此,我对获得“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及“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荣誉称号的企业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我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并且有一段时间较多地接触乡镇企业,很高兴能参加这次会议,并和大家讨论乡镇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我也很乐意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乡镇企业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植根于农业和农村,所以费孝通同志说,乡镇企业是“草根工业”。在乡镇企业萌芽时代,那时叫社队企业,毛泽东同志就预见到:这是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所在。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时,更是高兴地赞扬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乡镇企业时深刻地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发展乡镇企业是一个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乡镇企业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离不开乡镇企业。因为:

一是建设现代化农业需要乡镇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发展生产,建设现代农业。而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资金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哪里去的问题。实践经验表明,正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为集体、企业增加了财富,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使得农民、集体、企业有钱可以投资农业,国家也可以有财力支持农业。另外,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005年底,乡镇企业就业职工1.4亿人,已占农村劳动力的近百分之三十。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全国农村有近5亿劳动力,留在农业的还有3亿人,仍有1亿左右是富余的,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还有600-700万人。怎么办。除了向农业深度广度进军外,主要还是靠发展乡镇企业。

二是增加农民收入需要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使许多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途径。增收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直接的收入。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做工,有工资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100元,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有的农民逐步成了企业主,或者在乡镇企业中有股份分红。二是间接的。由于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乡镇企业的带动,方便了农产品进入市场,较好地解决了卖难的问题。由于企业的扶持带动,基地农业生产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值提高了,效益提高了,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


(未完,全文共4592字,当前显示13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