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回归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化州市平定镇新华小学

张诗宁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朱光潜说得更明白:“美育具有三种解放功能。一是情感的解放,二是眼界的解放,三是自然限制的解放。”美育就是将人最大限度地从动物中解放出来,升华到一个无限美好的自由王国。

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从语文教育自身而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反过来又会促进对语言文字更深刻的理解,使语文教育和审美统一起来。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用眼睛去观赏美

美感首先来自于对事物形象的直觉感知,通过看,使美的形象更加明确、具体,不仅给人的印象突出,而且给人以精神愉悦。

1、利用课文插图欣赏美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级越低,插图越多。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插图由于颜色鲜艳,形象生动,使学生强烈的情绪感染,达到显著的审美效果。如五年级上册《我家门前的海》一课,描写了海的各种模样,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我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欣赏美

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如身临其境。如《海豚救人》一课,我制作了课件,以神秘变幻的海底世界,海豚救人的样子在学生眼前展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再配以教师精彩的讲解,让学生在直接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海豚,从而收到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作品为主的,所以作品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自主阅读文本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自主阅读必须坚持"自读自悟"的正确取向,并在感悟自得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创造。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以"读"为着眼点,使学生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而教师的引导就是重要的桥梁。实践证明:自读文章是激发情趣的关键和前提。通过读,文章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


(未完,全文共4203字,当前显示13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