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游曲阜有感

——可爱的孔子

变电运行7班梁毅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是‚文圣‛孔子的家乡,孔子晚年曾在此著书讲学。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也是周末我与好友梁梦微游目的地。

‚三孔‛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也因此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孔子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形象似乎就是一个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学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迂腐不堪,思想保守,寻章摘句的老学究。其实,孔子今天的形象受到了古代封建统治的断章取义,肆意扭曲,而在新文化运动后又有些矫枉过正,成了反动封建的代表人物,被批为‚孔老二‛。而事实上,在我看来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与你我他都很相似有趣而又可爱的老夫子。

在学术上,孔子的地位自不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成为读书人的名言警句,学习准则。而正是因为孔子有着‚圣人‛的名头,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读书人的代表,封建统治者通过对他的言论断章取义,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比如‚以德报怨‛貌似儒家正统思想,也颇受今人诟病,成为孔子的一大‚罪状‛。西方‚圣人‛耶稣在圣经中提倡以牙还牙,而孔子也不主张逆来顺受,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先哲的观点是一致的。‚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没有明确的说用何种手段‚抱怨‛但也明确我们应该以德报德而非以德报怨。

而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更是不曾见于儒家经典。究其根本不过是一句戏文。《左传》是儒家经典教材,儒家对于‚君难‛的看法是:‚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就是说国君为了社稷国家去死,死得其所,我们就应该与之共同赴难,如果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不得其所。那么大臣们又不是他的奴才,谁该去死呢。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的‚民贵君轻‛更是深入人心。《孔子家语。六本》中记载孔子曾盲目服从父亲的弟子曾子登门训斥,教导曾子儿女有责任纠正父母的过失,父母有服从‚天下大义‛的义务。《孝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像这一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孔子并不是封建统治的拥护者。相反,他的很多主张现在看来仍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未完,全文共3207字,当前显示10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