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发展能否避免环境污染。能否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继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环保工作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大。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说“没有温饱,那有环保”,有的甚至把环保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环保不利于引资,不利于发展,这显然是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加快发展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就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走科学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科学发展。保护环境,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人类并没有真正认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共存和谐关系,逐步被异化为满足人所需要的利用与被利用的主客关系乃至主奴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生态有机规律。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人类对自然界资源进行了近乎竭泽而渔掠夺性、粗放性的开发和超负荷索取,已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再增殖能力以及人们补偿资源消耗的能力;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经济建设获得飞速发展,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3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接近国土总面积的1/5,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应当说,党中央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正是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


(未完,全文共2884字,当前显示8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