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爱国主义是建军之基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向其中一位获奖者提问:“你是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获奖者回答道:“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会的。”“那么您学到了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地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概括起来说就是认为终生所学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家长和老师给他培养的良好习惯。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很难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当然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这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人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便会提高,便会铸就人生的幸福、精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表明,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促进他们人格结构的优化,使之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所以教育家林格说:“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养成教育就是以习惯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那么养成教育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养成教育要求各种教育途径协调一致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一个系统内。因而,养成教育自然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条途径来实现。实施养成教育,各种教育途径必须协调一致,要做到学校内部一致,家庭内部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一致。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如果大家各往不同的方向努力,只会落得劳而无功的结果。从任务分工来说,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道德上的规范训练,同进还进行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并根据统一的养成教育的要求去督导孩子。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时常对其行为进行评估监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主动指导家庭教育,主动配合社会,调动社会积极因素,让各种途径发挥各自的功能,最终达到全社会都关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全员育人的一股强大合力。


(未完,全文共6225字,当前显示13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