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国家尝试改革开放开始

现在的那个连队我也时常会回去看看,生活区、连部已被“小康村(连队)”建设工程搞的“今非昔比”了。重新规划、布局导致树木几乎全被砍伐,失去很多生气。感觉连队的住户少了许多,是很多人到团部买楼房、买平房、加入城镇化潮流的原因吧。房子是四间一栋,两家,开门背靠背,各家以中间线为界用砖围起很大的院子,院子的大门才是家门,领地是明确的,个体存在是鲜明的。院子里面可以搞庭院经济,也放自家的农用机械、机具和物资,当然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是各家各异了。栋与栋相隔比较远,使居住区显的很散落,倒使道路的连接功能突出出来。连部也比过去简单了许多,礼堂、医务室、食堂、托儿所、武器库、集体宿舍、开水房等没了,只有几间办公室供连领导、财务等人员办公,连长办公室里有广播设备,高音喇叭就在房顶上。也几乎不开大会了,有事情就打开广播通知一下,广播几遍。出问题了,广播喊责任人,到连部一对一细谈解决。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说已经有安排和规划,但目前还看不到。生活区外围的许多东西是消失了,如小学校、机务班、麦场、大库房、棉花场、公家猪圈、马圈、羊圈。田野里面种植的作物更是单一了,一眼望去几乎都是棉花,这两年有根据安排种植葡萄的,反正主要是经济作物。麦子、包谷还偶能见到,童年时的黄豆、向日葵、豌豆、100号(罂粟)、土豆、红薯、红花、高梁、西瓜、苜蓿、大豆及菜瓜、梨瓜等大量的作物已见不到了。连队的种植面积倒扩大了不少,是经过审批后开荒的结果,先打井、再开荒,全是种经济作物——棉花,据说开荒的利润很好。连队去团部的路已取直并修成柏油路,成为天天或几天必须使用的道路,因为现在的许多生活必需品、生产物资只能到团部去购买。不去是万万不行的,不象以前,连队就是基本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一般不离开连队也能生活有保障。

童年时期兵团连队的生活情形愈发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面。

那时候的兵团连队就是一个单位,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有管理,所以一切都显的有条理和头绪。住房是统一盖的,8间左右一栋,有窑洞的,有平房的,一间一户,家家门挨门,平房前面

4、5米是对着各家的棚子,里面堆放一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物品,夏天还做厨房。棚子的后面是柴火堆、菜窖、自家养殖场所之类的。房子的背面往往接盖小房,以增大居住面积,因为那时候家里一般孩子比较多,3个、5个都是比较普遍的。连排的房子和连排的棚子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场所,它可以是夏天各家晚间吃饭、坐躺的场地,也可以是通行的道路,也可以是小孩的游戏场所,是私人领地和公共场所的复合体,也没人在这上面思量和计较过。谁家教训了自家孩子、来了客人、家里有了纷争等也是很容易被邻居感知到。


(未完,全文共4322字,当前显示11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