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现状与启示

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改革途径。据报道,从1997年广东省首开我国公车改革试点以来,已有北京、上海、江苏等20多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从试点效果看,喜忧参半,利弊共存。

一、

车改的主要模式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层面广、政策性强,矛盾突出。

(一)货币化模式。除少数职能部门保留必要的工作用车(如执法车、特勤车等),其他公务用车全部取消,逐月給参改职工全额发放交通补贴费。

(二)半货币化模式。以现有公务车辆为基础,由政府筹建以企业模式运行的公务车出租服务公司,实行有偿使用。交通补贴一部分发放给个人,另一部分由单位集中管理,年终按实际使用费用统一报销结算,超支自负,节约部分按比例实施奖励或留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三)加强监督管理模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规模和总量。加大纪检监察和社会监督力量,采取措施使公车“醒目化”。如粘贴“公务车标识”等,防止公车私用等违规现象发生,促进公车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二、车改带来的变化

(一)公车费用总体上有所节约。车改后,由于财政每年压缩减少了购置、更新、维修车辆的相关经费开支,与车改前相比每年车辆费用有明显下降。如南方某城市一个区改革前(以2003年为例)有626辆公务车,一年公车开支费用总计达1995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费用1637.85万元,一年就节约了357.15万元。

(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车改部门和地区普遍反映,把公务交通费量化到个人,大大简化了公务外出办理的手续,改革后的用车制度和规范管理,既保证了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需要,又给一般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带来了便利,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少数人随意用车,多数人用车困难”的现象,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车改后,由于每人每月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公务交通费,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个人购车、养车的经济压力,职工购买小汽车的愿望有所增强,私家车数量明显增长。据一车改地方反映,车改后单位公务车平均减少了79%。而拥有私家车的比例由原来的8%增加到40%。如某城市一个机关部门的120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车改,车改前只有6%的人购买了车辆,现在67%的人都有了私家车。这样开私车办公事的现象比较普遍,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完,全文共3263字,当前显示9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