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交车扒窃犯罪及打防对策

扒窃犯罪是在公交车上的主要犯罪类型之一,在城区发案中占有一定比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犯罪虽然一次盗窃数额并不很大,但影响极坏,对个人冲击较大,已经成为民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影响,必须狠狠打击。

一、扒窃犯罪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扒窃犯罪极大地损害了失主的利益,有的举家拼凑,购置冰箱、彩电未进商场,现金被盗;有的务工一年,在回家途中却被洗劫一空;有的考生钱包连同准考证一并被掏,耽误报考。由此产生的不满怨恨,全方位发泄,派生了诸多不和谐事端和对社会的不满。2004年秋天,我在某医院亲眼目睹一农村妇女,陪同脸色腊黄身患重病的丈夫,来市里求诊的5000元救命钱被掏,男的瘫坐在地上无耐的流汗喘息,女的哭天嚎地,其状惨不忍睹。

二、公交车上扒窃犯罪呈现出的规律特点

(一)流窜作案,地域特征明显。从抓获的扒窃分子看,扒手籍贯特征明显,本地与外地人员各自为战。作案人员主要以西北、东北及西南部分省份人员为主,本地扒窃人员以城区周边乡镇人员居多,外地扒窃人员春冬季和夏季旅游期居多,异地流窜作案明显。聋哑人员及妇女所占比例较大,往往以自身缺陷、语言交流障碍、携领幼儿等充当“挡箭牌”,阻碍正常的盘问审查,企业蒙混过关、逃避处理。

(二)惯犯居多,团伙作案突出。扒窃人员均无固定职业和收入,“两劳”释放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约有70%的扒窃人员系被司法机关多次处理但屡教不改的惯犯,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染有不良恶习,以扒养赌、以扒养嫖、以扒为生趋势明显。常以团伙的形式出现,在选择线路、物色目标、实施扒窃、转移赃款等各作案环节均有明确分工。

(三)手段专业,作案手法娴熟。扒窃案件多发生人多拥挤的车内或站点,在大庭广众之下实施,主要扒窃现金、手机、卡票等易于隐藏消费转化的有价物品,扒窃动作娴熟,作案时间极短。扒窃作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以掏袋、掏包、割包、拎包等手段实施,工具多采用镊子、刀片。伎俩主要有“抱腿子”、“打招呼”、调包等,趁乘客注意力分散而下手。反侦查意识强,往往选择客流量大、乘坐拥挤的线路车辆,快偷快撤,辗转迅速。


(未完,全文共3098字,当前显示8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