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五篇]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申报主持、学校科研教师参与研究的“2010年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研课题”《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按照预先的研究设计和计划,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生产力、社会和谐度、企业竞争力、个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业。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且是一个共生共荣体。离开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时,校企合作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众所周知的德国“双元制”,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曾以其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作用而备受瞩目与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所仿效。“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最早产生于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即现在的高职领域,它主要是指辛辛那提大学同大企业合作,对27名技术系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半工半读”、“校办工厂”、“联合办班”、“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等教育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形式的体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逐步得到确立并稳定下来。

近几年来,以中职学校为主,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是,多数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校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自发性地寻求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而校企合作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比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校企双方的合作就难以长久坚持下去。而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测算,到2015年,全省技能劳动者缺口将达2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80万人,全国将缺口更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面向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十分必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在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途径上,深入研究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则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未完,全文共11859字,当前显示12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