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制信仰”全院读书活动

湖州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吕绍昌

《我不是潘金莲》这本书远远没有其电影版火,在各大媒体对这个作品开始持续关注的时候,我看这本书已经好几年了,趁着各大论坛的评论,看着微信朋友圈的各种影评。我看了一遍电影,没看明白,因为脑海里深深镌刻着这本书所带来的痕迹,作为法院人,当然得从法院人的视觉来品这本书。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

初次接触刘震云的作品,是几年前。读了他的《一地鸡毛》,感到河南竟有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从此便与他的作品结缘。

从《手机》到《我是刘跃进》,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作品愈加老道成熟。其语言简洁而又老辣,欢快而又尖刻。他总是用那反反复复的句式,轻轻地撩拨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私,逼迫其抖露出来,让所有人都处于尴尬之中,感叹这尴尬的人,尴尬的事,尴尬的生活,尴尬的社会。每部作品都蕴含着仁慈的真性情,散发着刻骨的冷幽默。

有人说。上访是政府的蛋,只要一捏,各级官员就会疼得钻心。《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以农村妇女李雪莲的上访为主线,刻画了各级政府官员害怕上访,仇视上访,千方百计地阻止上访,而不去深入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官场现形记。

李雪莲以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为代价,四处上访告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讨个清白。然而却适得其反,愈加不清白,逐渐成为各级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沦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这根本不是虚构,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真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未必是真的,而小说未必就是假的。

可见,我们的作家时刻以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在关注着我们的社会,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能容许这些作品的出版,并获得了大奖,也是进步。好小说总得抖露点时代的隐私。虽然我们可能对这种隐私早已麻木不仁。小说的最后部分是非常中国化的,当我们被荒诞击败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招,好好利用这种荒诞。这就是中国人的灵动和变通,非常到位。


(未完,全文共2545字,当前显示8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