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京市中高端养老设施规划与研究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一)中国老龄化形势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二)北京老龄化趋势

在老龄化时代背景下,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27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8.6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占总人口的3%。男性老年人口119万人,占48%,女性老年人口128.9万人,占52%;性别比为92.5。非农业老年人口194.1万人,占78.3%;农业老年人口53.8万人,占21.7%。

据预测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0-400万,约占总人口的20%;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650万,超过总人口的30%。

(三)北京养老设施需求

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对养老设施需求总量日益增大。

1、社会化养老需求迫切

家庭结构变化推动养老模式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变革。“传统多代居家庭”向小型“核心家庭”、“三口之家”转化;独生子女政策导致4+2+1家庭结构,上有老、下有小,中间代承受压力大。

纯老年人家庭(指家庭全部人口的年龄都在60岁及以上的家庭),包括独居老年人家庭;夫妇都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与父母或其他老年亲属同住的老年人家庭。户籍人口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4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2%,比上年增加0.7万人。

2020年高龄老人将逼近60万人,2050年突破100万人。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已占老年人口的14%,其中近一半为失能失智老人。

2、养老需求多层次、多样化

由于老年人家庭结构、年龄和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养老观念等的差异,养老需求呈现养老服务需求全方位、养老模式多样化、养老服务提供特色化的特点。

高龄老人增多、慢性病多发,导致老人对专业化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针对特殊老人的专门性、特色化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如专门收住痴呆老人的护养院。

3、抓住机遇应对养老设施需求

“十二五”时期,15至59周岁人口的比重维持在70%以上,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1%-25%之间,总抚养比在36%-41%之间。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期。同时,老年人口中70周岁以下低龄老年人口占总体老年人口的近一半,对日益增长的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服务需求压力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要抓住时机,加速养老设施规划,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龄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社会力量敏感地发现老龄化趋势和潜在的养老需求,兴办起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高端养老设施,成为北京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中高端社会化养老设施研究对我市养老设施规划,特别是有效规划安排社会化养老设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北京中高端养老设施经营现状及问题


(未完,全文共10306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