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和展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党的十六在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成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后的“第三次革命”,为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对贫困山区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将面临重大机遇。在机遇面前,如何认清自身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正视自身在当前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自身在建设贫困山区新农村中的对策,成为农村信用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可以通过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环境。虽然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新村建设,但是乡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依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硬件基础设施应包括新住宅、新设施、新环境三个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住宅,集约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新(更多新农村论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完善乡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时代特征。上述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靠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往往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这为农村信用社的介入提供了条件。各地掀起的新农村建设,恰恰是先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农村信用社应该发挥这一作用,参与新农村硬件设施的建设,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回报,为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可以围绕生产发展的主线,为贫困山区提供生产型的金融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点在于生产发展。科学发展观下的生产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意味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完善和升级;意味着生产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意味着涉农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城乡流动规模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生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的完整链条,其中资金的支持是核心。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使得结构调整成为一种风险性很高的投资领域,要顺利完成结构调整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如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投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会改变农村金融需求的内容和方式,继而要求农村信用社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金融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如由针对分散小规模经营农户的小额信贷转向服务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户大额贷款;由单一的存贷款服务向多元化综合服务方向转化。涉农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城乡流动规模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则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现实的市场空间。

上述分析表明。生产发展的过程要求金融服务品种、质量、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充实与完善。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推动力。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战场,着力提供生产型的金融服务成为农信社发展最重要的持久性机遇。

(三)可以围绕富裕起来的农户,提供消费型、投资型的金融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生活宽裕之后的农民,必然导致农村消费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同时农民投资的意愿在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也会不断增强。农信社的持续发展需要一种战略前瞻性,这种前瞻性要求一方面必须重视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在价值,通过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及早着手准备针对农户的投资理财新业务,为农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投资服务,实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未完,全文共6391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