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研究[大全五篇]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研究

新世纪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并把解决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道德教育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道德教育问题很有必要。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灌输理论等,借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访谈法,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对其加强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农民道德品质的提高,促进农村文明乡风的形成,促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根据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认为当前农民整体道德素质良好,道德教育作用得到发挥,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部分农民道德素质不高,表现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所淡化,生态道德意识比较缺乏,男女平等观念仍需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较为缺乏。通过多角度系统地分析和思考,认为部分农民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于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基层党的领导力度不够,基层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村民自治组织职能缺位,基层教育组织重视不足,大众传媒道德宣传不力,社会群体参与水平不高等。

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对策。(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和注重实效原则。(2)通过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道德教育内容系统化。(3)通过灌输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等相结合,促进方法多样化。(4)通过加强各级党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为农民道德教育提供有力保证。

1引言

1.1时代背景与选题意义1.1.1时代背景

新世纪,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并把解决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的包括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政治地位不断提升,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阶段,虽然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研究农民道德教育问题很有必要。

1.1.2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有助于深化新时期农民道德教育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进新农村道德建设相关研究的深入。农民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但提高其有效性并非易事。我们必须正视一部分农民道德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以此为重要立足点,准确把握农民道德素质的层次差异、地区差异等,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重点,积极探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农民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未完,全文共6684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