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要提高农民素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现状

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有近8亿农民,

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则更低,经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全县31.8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7%,初中占40.0%,高中以上只占9.3%.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一是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影响农民增收,难以实现生活宽裕;三是农民接受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公民道德、公共卫生等教育较少,农民普遍对营造文明乡风、建设整洁村容、加强民主管理缺乏认识,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二、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盛不衰,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忽视、不放松农民教育。


(未完,全文共2707字,当前显示8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