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17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刘良峰

摘要。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承包地普遍处于细碎化状态,已难以支撑目前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苏北d村的调查,发现土地细碎化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发展带来诸多弊端,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地权没有发生改变、无其他企业前来租赁土地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土地调整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细碎化;土地互换;规模经营

所谓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土地集中经营,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这种经营方式或早或晚都要实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它反映了在市场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审时度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土地细碎化经营的现状与弊端

d村位于江苏北部,拥有农户252余户,人口1253人,耕地1400余亩,该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粮食和外出务工。目前,村中留守人员主要为50岁以上人员,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自2005年取消农业税以来,已无人抛荒,土地均由家中老人代为耕种,农忙时节回来帮忙。村中无农业大户,每家每户均由承包地。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中,为了公平起见,d村像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本着“肥瘦搭配、农田普占”的原则,将农村责任田根据肥力、距水源远近以及高低程度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全村共分为8个组,每组30户左右,户均5亩责任田,另外加上农户自己开垦的荒地与滩地,共有7亩左右。7亩地由于等级的差别分布在8-9个不同的地点,每户在每个地点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最远的与最近的之间距离相差达到0.5公里。这种细碎化的分布状态确实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但是效益效率低下,具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土地细碎化不利于统一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土地的分散分布不能够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装备。在d村,土地面积最大的有2亩,而最小的只有0.4亩,大型机械根本无法在小地块作业,因此,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大型机械与手工劳动同时进行。另外,由于土地分散,农户在组织收种的时候完全缺少主动权,由于要使用大型收割机,不可能只收割一块土地,只能等待这一片地的其他农户一起收割(提前或推后会导致成本上升,因为收割机主不愿意为一块地来回跑),无形之中浪费了时间。d村很多农户都属于劳务输出人员,外出打工,在农忙季节请假回来收种,时间拖的越长,他们的经济损失也就越多。

d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虽然实现了土地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推动了农业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土地平均分配、分户承包,户均面积少而零散,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从1985年以后,发展比较缓慢。d村小规模农户自身不仅缺乏吸纳现代科技的内在动力,而且不具备采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和条件,同时也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增加了组织的难


(未完,全文共5144字,当前显示14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