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7―0079―04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重点,而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是农民的收入。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思想解放的程度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通过劳务输出,特别是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人力,可以把发达地区环境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学校,使输出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长见识、开扩视野,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农村地处边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耕地贫脊且量少,山多田少,人口增长过快,一户农户耕地不过3―5亩,有的更少。按照少数民族地区习惯计算方法,2―3亩田地只需0.2―0.3个劳动力,那么3―5亩地只需一个劳动力,而有的一家2―3个劳动力都捆在狭小土地里,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农民有力赚不到钱。有限的资源被过多的人口所消耗,生存空间有限。近年来,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部分富余劳动力已从田间地头转移出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转变过来,投入到经济发达地区从事收入相对较高的生产劳动,这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导致的贫困,也解决了农村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资源不断扩张之间的矛盾,劳务输出已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却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第

一、劳务输出规模小、无序、自发性输出多,大规模、有组织地输出少。少数民族地区富余劳动力输出现仍以自发性输出为主的阶段,而自发性输出往往带来输出成本高、稳定性差、劳动待遇等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等问题。第

二、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输出多,有一定文化层次、从事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务工输出少。由于劳动力综合素质比较低,少数民族地区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择业观念、技能素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现代用工企业的需求,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

三、做临时工的短线输出多,有稳定工作的长线输出少。少数民族地区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空间较小。


(未完,全文共3984字,当前显示11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