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民教育课题中期汇报稿

庐阳区国家级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

中期进展总结报告

2014年,在“打造首善教育高地,形成高能量辐射源”的目标指引下,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各子课题校按照区教体局总体部署,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开展研究。现将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基于全体国民真正具备了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而又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为民主和法制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经济建设还要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庐阳教育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社会事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义务教育质量一直领跑合肥,素质教育成果丰硕,一致努力成为优质均衡先导区、素质教育示范区、优质资源辐射区,将积极借助此课题的成功立项,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实践养成途径。

二、概念的厘定

“现代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旨在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守法自律、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自觉

践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公民之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康人格、社会认知、行为模式、公民意识的关键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其中,学校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青少年掌握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模塑公民行为以及培养公民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1、推动体系建设。将国外现代公民教育的先进经验有机融入课题研究,并结合本校本子课题实际,推动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设。

2、研发校本课程。围绕现代公民教育内涵,积极研发校本教材,构建教育模式,使其成为科学化、规范化和操作性强的校本课程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

3、构建实践模式。立足于参与和实践是现代公民教育的主要方法,积极构建重参与、求实效、能理性认可的实践模式。

四、研究的路径

1、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公民教育高度。区教体局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实施课题研究的动态化、全过程管理,将科学指导、阶段评估、中期展示合理分解,落实到组,细化到人,完善和实施课题例会、展示研讨、组内联动等推进办法。逐步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片内协作联动——学校点式研究”的立体研究网络。

基于课题实施的整体性教育理念,各子课题校也纷纷针对自身选

题和实际情况,思考本子课题公民教育的重点,并围绕此重点,认真做好“五位一体”的研究:理念引领、制度管理、校本课程、实践模式、评价体系,使公民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形成有决策、实施、执行、反馈、调节、评估等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并在合肥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了开题报告,做到顺利开题,细化实施方案,不断推进现代公民教育的高度。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不断丰富现代公民教育内涵。现代公民教育要着眼于孩子成长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理性认可并践行,应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的教育。各校积极从校本课程的角度,积极开发符合本子课题目标、分学段、遵循身心规律的公民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并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纳入课表,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有总结。


(未完,全文共11526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