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奏响绿色的旋律汇报材料

奏响小学教改的中国旋律

——记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李吉林和她持续36年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2014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记者张滢

今年9月,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专家组评审时鉴定:“李吉林具有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优秀研究品质,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研究范式上将实践与理论自然融合,其影响已经走向世界。”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直到退休,还能做些什么。

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一名普通教师,以自己一项持续36年的研究,向世人郑重回答上述问题。

今年9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专家组评审时鉴定:“李吉林具有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优秀研究品质,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研究范式上将实践与理论自然融合,其影响已经走向世界。”

一个小学教师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这样的评价意味着什么。这36年,李吉林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情境教育以钻研教学为基础

“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

“教学是教师的头等大事。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1978年,历经“文革”劫难的李吉林重返讲台。已经成为特级教师的她,为了继续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一改长期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惯例,主动要求教一年级。

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一年级学生必须用整整60天反复学习拼读拼音字母。想识字的孩子就是识不到字,难受极了。

要改变,得靠教师主动创新。可在当时而言,几乎不可能。受社会现实影响,教育的元气还没恢复,普遍的教学状况非常糟糕,许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

“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都怕犯错误,犯政治错误。”为了学生,李吉林管不了那么多。单一识字、封闭教学的起点太低,延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就“提早起步,提高起点”。

拿定主意的李吉林“出手不凡”,做了就连现在许多教师都想做而又不敢做或懒得做的事——给学生编写补充教材。条件很简陋,铁笔刻蜡纸,小学10个学期编了10本,教学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

随后,受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的启发,李吉林尝试让学生通过在情景中表演的方法来理解表现人物的神情、动作。

课余,从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读到关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阐述,她由“景”入“境”,领悟到儿童的语言表达离不开情感与客观外物。她把学生带出学校,走向大自然:春天,带孩子们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秋天,带孩子们去捡秋叶,留下“秋姑娘的影子”;寒冬来了,去感受“冬爷爷的礼物”„„

等学生上了二年级,李吉林创造性地开发出“口头作文”、“情境说话”、“观察情境作文”、“想象性作文”等独创作文样式。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美好的人和事写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越写越快乐。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吉林所教实验班学生的作文集——《小学生观察日记》,学生的作文还上了《人民日报》。

作文教学的成功,让李吉林抓住了一个“美”字。通过学习美学、借助美学的方法,她又着手改革阅读教学,在阅读课上引进音乐等艺术内容。

眼下,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在当时,“文革”余风未去,人们在家里听音乐都要压低音量,怕引来祸端。课堂上放音乐、欣赏图画。按照李吉林的话说,“那是会让人惊讶而不安的”。


(未完,全文共5617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