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标杆体系申请书[★]

标杆管理体系-对标管理体系

标杆管理正式成为管理学理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但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步受到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的重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一些具有国家垄断性质的行业,如烟草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也对标杆管理兴趣渐浓,纷纷在行业内推行标杆管理。2005年以后,面对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机制的急剧变化,各地政府也开始主导标杆管理对地方企业和经济刺激的进程,比较突出的有河北省、福建省,以及近年投入很大力量推动省属企业对标活动的陕西省、广东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也对标杆管理寄予厚望,如,质量与技监部门、国家工信部、中国质量协会等。

作为中央企业主管部门的国资委,更是把标杆管理视为促进各大央企大幅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工具。2012年3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2年3月起用两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明确提出“通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先进指标及国资委分批推出的管理典型对标,明确差距和提升方向,细化专项提升措施,认真整改,以点带面,推动管理提升活动深入开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纵观标杆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和各类型企业中的推广和导入情况,我们发现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误区,普遍对标杆管理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认识不足。大张旗鼓,热闹开展,指标先行,简单找差,缺乏压力,草率收场,是大多数对标管理活动的基本状态。究其原因,有比较复杂的体制、人文、机制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对标杆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学习、认识、理解不到位。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标杆管理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弄清楚的课题。近年来,关于标杆管理的论文、专题文章、出版物出了不少,从多个方面多多少少回答了这些问题,但本文作者认为,还有必要作更多的介绍和澄清。本文将讨论标杆管理的关键路径,这是标杆管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困惑并导致导入标杆管理难以为继的问题所在。

按照在我国标杆管理领域最有成就的研究者和倡导者陈泓冰先生提出的概念,标杆管理是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组织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得到不断改进,进入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陈泓冰先生据此还提出著名的“标杆环”,即“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循环,为标杆管理的导入实施指明了实践的方向。但具体从何处破题、入手,曾让许多实施企业百思不得其解,如不能掌握正确理论也极易导致实施失败。

那么,实施标杆管理应该从哪里开始呢。标杆管理的关键路径“企业战略-战略目标-模块-岗位-措施和行动”就可以回答这一困扰大家的难题。下面对关键路径的每一个关键步骤给予简要说明,便于大家厘清思路。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自身发展设计的各种战略的集合,包括诸如营销和市场战略、品牌战略、竞争战略、人才战略、产品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等等。企业战略确立了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整体的、长期的、基本的方向和策略。因此,实施标杆管理从企业战略入手,是顺理成章的事。任何管理体系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都应该以企业的战略为出发点和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标杆管理的企业要与标杆对象在战略层面上对标,确认和发现自身发展战略设计的长处和短板。另一方面,借助标杆管理导入的时机,重新梳理企业战略,使用的工具包括swot、pestel(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制度分析法)五力模型等。企业战略的经常性对标、重新审视和修订,是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和环节,也为标杆管理实施奠定了方向性的基础。


(未完,全文共4546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