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小银行网点建设和布局的优化策略研究

优化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陶行知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见《陶行知全集》p81)当前已能充分重视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但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上却存在着下列问题:

1、当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幼小衔接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上应有新的策略与方法。

2、幼儿教师的短期效应观念,为了大力挖潜,尽早尽快地做出所谓的成绩,而拼命地抓特长,反复片面训练幼儿某些方面,而废弃了幼儿基本素质,于是拔苗助长与压迫抑制并存,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3、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教育要求与小学教育要求不同,幼小教师互不接触,幼儿在常规管理方面缺乏过渡期,进入小学阶段后,明显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4、幼儿角色转换,心理上需要一个过渡期,当前幼儿教育缺乏过渡培训期

5、幼儿教育过多渗透了知识内容,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育人的功能,从而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学生生命活动的质量。

6、忽视幼儿个性的正常发展,保教保育不能并重,往往是“保育过度”或“保教片面”

7、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法、要求对幼儿而言是太突然,教者、学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带,不能融为一体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

㈠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

人是劳动的产物,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社会性,创造性的本质特征。而从幼儿到小学的一贯制教育,明显不利于幼儿本质的展示与更好地扩展,从这一角度看,应切实加强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这也是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

1、解放小孩子的眼睛,

2、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3、解放小孩子的手,

4、解放小孩子的嘴,

5、解放小孩子空间,

6、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这一精神宗旨。充分论证了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征。

2、社会学中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在人的交往活动中存在,交往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人没有交往则不能生存,人本身的发展要求社会互动,幼儿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目标规定了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合作,能使学生有效发展,长足进步,优化组合幼小衔接后能产生1+1>2的效果。

3、心理学、脑科学理论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储存的信息量可达1千万亿个信息单位(bit),而人

类至今只利用了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大概是十分之一。人脑神经细胞有140亿个,其中百分之八十在15岁前已经形成,而幼儿时期是脑细胞形成的一个很重要阶段,可挖掘的潜能最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学习方式、习惯如果能顺利、平稳地得以转变,将十分有利于人自身的和谐、高速发展。

4、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论述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见《陶行知教育文选》p293;p7;p298);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独展辉煌的新时代,创新则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素质应从幼儿开始培养。

5、加德纳多元智慧理论

积极开发幼儿各方面潜能,为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㈡研究假设: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采用一定的过渡策略,让幼儿多次体验成功的快感,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创立良好的基础。


(未完,全文共4933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