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安徽省铜陵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汇报

我市是位于安徽省中南部的一所中等城市,占地面积1113平方公里,人口72.22万。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230所(市区131所,铜陵县99所),其中:幼儿园49所(市区39所,铜陵县10所);小学126所(市区58所,铜陵县68所);普通初中38所(市区26所,铜陵县12所);完全中学7所(市区4所,铜陵县3所);普通高中4所(市区);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铜陵县);中等专业学校1所(市区);成人中专3所(市区1所,铜陵县2所)。基础教育在校生12万人,在职教职工7500余人。全市继199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基”达标后,目前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区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初步均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择校风”所带来的激烈的社会矛盾,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并着手加强学校的治薄扶弱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矿山资源型城市,学校多呈点多、线长规模小的分布特点。八十年代末期,随矿山资源枯竭,职工生活区迁移,其子弟学校生源

—1—纷纷涌向市区,使本已拥挤的城区学校更加人满为患,加剧了“上学难”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结合区划调整和城区改造,重新编制教育布局规划,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布局调整。10多年间,全市关停撤并了13所规模偏小、低效质差的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筹措了一定的资金,在部分生源集中的学区新建和改扩建22所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仅最大效应地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各学区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需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取消重点,均衡配置,确保办学水准大体相当

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要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就必须从治理重点校开始,以打破长期形成的重点校——好生源——好师源——好财源的怪圈。2001年始,我们以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为契机,将市区两所重点完中的初、高中实施分离,分别办成了两所省级示范高中。在改制过程中,初中教师曾到市府上访强烈要求像其它地市一样将初中翻牌成民办学校,但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周边城市改制学校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不仅变相剥夺了该学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力,同时也加剧了“择校风”,严重干绕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维护学生的利益和教育的稳定,我们毅然决定将剥离后的一所初中停办,生源分流到其它学校,另一所示范高中搬迁新址,初中改为一所普通公办学校,

—2—学校大部分教师随高中分流,缺额教师公开从社会招聘。自此,结束了铜陵重点初中的历史,从而也迅速改变了过去生源扎堆现象。两所重点初中光环的取消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加大力度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照“保安全、保运转、保均衡”的原则,多年来,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资金、项目和教学设施器材均根据省颁标准按照达标要求逐校安排,据统计,每年用于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的教育附加比例均在75%,高中计划外收入调控达20%。近十年,用于薄弱学校达标投入共计1.5亿元,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用房4.13万平米。市区每所学校全部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小学实验器材、电教器材和音体美器材全部达到省i类标准。城区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的人机比达13:1,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趋于均衡。


(未完,全文共5234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