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薄弱学校现状及改造

红沙梁乡人民政府

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

薄弱学校建设要在充分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软硬件建设,尤其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深度,使学校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之路。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几年,虽经各级行政部门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而“实施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又是现阶段上上下下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识。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立足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并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脱贫”,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路。

生源素质差,学生教不会,管不住。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学生生源、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通过多年的积累,“马太效应”的作用,薄弱学校的品牌已然形成并根深蒂固。政府通过让薄弱学校享受特殊政策,均衡师资力量,通过更换校长,以期望薄弱学校能杀出一条血路,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薄弱“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

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深层次的诊断,找出学校薄弱的根源。公众主观认识上的薄弱校还是薄弱校,公众只看到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并没有看到你在软件建设上的努力。即使你能达到信息上的平衡,公众还是会观望,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品。这是外界的主

观因素。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问题更多。大致分为。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后进生集中的薄弱学校,教育不遵循、不了解后进生成长的特殊规律,是管理理念与教育理念走上歧途的标志。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薄弱学校是要解决后进生相对高度集中的教育,要办以德育立校的国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谈改变薄弱学校的出路,不谈解决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问题,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追求公众的认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是扩大生源、并提高生源质量。我们如何做的。“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不拿后进生的现在与过去比,越比越没有信心;看后进生的缺点多,看后进生的优点少,越看越没有耐心;批评后进生的话多,表扬后进生的话少,越批评越没有爱心;只盼后进生快点进步,不愿后进生出现反复,越盼越没有恒心;只知训斥后进生,不知与后进生交心,越训越没有诚心;对后进生的缺点只知烦心,不作调查研究,越烦越没有匠心”凡此种种。我们不改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在薄弱学校建设上有所成效的。


(未完,全文共5004字,当前显示13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