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供给侧改革下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双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三方面实现协同与融通。

1.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四个“脱节”

继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

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从这一角度出发,“双创”能否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

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应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四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大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脱节,难以承担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二是大学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存在脱节,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三是大学校内、校外之间存在脱节,难以快速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四是大学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脱节,学生难以融入教师科研实验之中,所学知识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未完,全文共2468字,当前显示7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