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1

过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克服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障碍和体制障碍,着力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破解土地紧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问题,工业规划处对全市工业用地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工业用地效益和发展潜力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借鉴了新加坡在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市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一些对策建议。具体如下:

一、全市建设用地基本情况

我市陆域范围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46平方公里,约占54%。截止2006年底,我市现状建设用地729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工业用地264.91平方公里,占36%左右。

二、工业用地基本情况

(一)工业用地增长情况

从特区成立到2005年,深圳工业以年均22%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拉动gdp的主要动力。但这种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土地基础上的粗放式增长。1994—2005年间,工业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比例由31%上升至36.2%,一直高于《国标》的15—25%和《深标》的10%--25%。2000—2005年全市工业用地增加125.48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增量的51.69%,年均增加25平方公里。

(二)2006年和2007年新增工业用地情况

2006年我市工业用地进入增速明显减缓的拐点。2006年计划新增工业用地7.0平方公里,实际新增工业用地6.65平方公里。

2007年计划新增工业用地4.8平方公里,1-11月实际供应工业用地5.39平方公里。其中上半年新增工业用地5.15平方公里。2007年上半年实际新增工业用地比计划新增工业用地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国家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政策。

(三)未批未建的剩余工业用地情况

截止2007年底,全市未批未建的剩余建设用地中,组团(分区)规划已确定为工业用地功能的仅剩约18.5平方公里。此外,组团(分区)规划暂未确定使用功能的发展备用地还有35.32平方公里。如果35.32平方公里的发展备用地50%左右能用于工业项目,则可利用工业用地还有30平方公里左右,若能再消化闲置工业用地10平方公里,可利用工业用地可增至40平方公里左右。

三、工业用地的供需分析

从产业用地需求来看,2005年新增工业用地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产业约占30%,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约占20%,电气机械及器材产业约占10%,其他产业占40%。产业用地需求充分反映了我市产业结构特点。

为掌握企业用地需求情况,我局会同市规划、国土部门组织企业预申报工业项目用地需求。2006和2007年部分重点企业预申报的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分别为19和17平方公里,而当年的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分别为7和6平方公里,供需之比约为1:3,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四、工业用地效益分析

我市的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2005年我市地均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平方公里,分别是上海的1.75倍,广州的1.92倍和北京的5.65倍。但与境外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市2005年地均工业用地增加值是2003年香港(52亿元/平方公里)的1/5;2004年新加坡(57亿元/平方公里)的1/6;2001年东京(107亿元/平方公里)的1/11。


(未完,全文共4138字,当前显示13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