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将纵深推进

国企需要新一轮改革

2013-05-07

国有企业改革在很长时期里被视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过去几年里国有企业改革似乎沉寂下来,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所谓“国退民进”的现象。同时,从2003年以来国有部门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许多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到位,再谈国有企业改革似乎是多此一举。我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在当前形势下,很有必要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

清醒判断国有经济的表现

国有经济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我们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正确的判断,这是制订国有经济改革政策的前提。现在有些机构或者学者的判断就是,国有企业效益搞得好,为什么要改呢。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改革的必要性不大,至少改革的紧迫性不强,因为根据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实用主义改革逻辑,没有必要出于一种教条而改革,更无必要为了改革而改革。但我却有截然不同的判断:国有企业与十年前相比的确更好,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世纪末的改革红利和本世纪前几年的重化工业景气带来的;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总体而言差距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国际上最通用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采用净资产回报率(roe)指标来衡量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的数据来算,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明显地低于私营企业,也低于外资企业。如果以税前实现利润来计算,2003年的时候国企和私企的这个指标还差不多,私企13%,国企12%,2007年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略微高于15%;民营企业已经是23%了,非常平稳地上升,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稍微有点下跌,但已经越来越多地领先于国有企业。还有一个是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来衡量效率。几乎所有经得起推敲、具有引用价值的的研究都显示,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远远低于私营企业。一项研究表明,过去30年国有企业tfp年均增长大概1.5%,而私营企业是4.5%。无论是roe指标,还是tfp指标,在过去十年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最快最明显的时期,都远远低于私营企业。尽管过去十年是国有企业盈利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实际上盈利集中在少数具有所谓“市场力量”的企业,

11.5万家国有企业目前的亏损数达到30%以上。而民营企业的亏损10%多一点,10%亏损率在市场经济当中是正常的。

当然,有些学者也会强调国企效率较低是因为国企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但现在所能得到的所有分析都是零碎的、不具备引用价值的。我个人承认这方面的因素,但这个因素并不足以推翻上述判断。

国有企业即使跟十年前的面貌相比有很大改观,也是因为上个世纪末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制重组,这些年来一直在享受改革红利。而上一轮改革的边际效果逐年递减,如果仅仅坐享其成,以前的改革红利将消耗殆尽。因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上世纪末改革之后几年,国有企业roe大幅度地提高,而2007年之后它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趋势。当然,国有企业2003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壮大,也与这一轮重化工业景气有很大关系,因为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化工业领域的大企业。但问题在于,重化工业的鼎盛时期也会过去,重化景气带来的红利也会消失。


(未完,全文共5335字,当前显示12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