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习近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个核心问题的论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应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包括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走质量兴农之路、改革国家补贴政策、紧抓农业科技革命契机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从战略高度保障农畜产品充足供给,在制定各项政策时重点侧重于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相对忽视了农产品品种结构及品质,致使部分农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供给结构性失衡。进入新时代以来,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在此背景下,内蒙古应该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大力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创新时代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新局面。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粮食和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新成就。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55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连续4年稳定在1.2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产量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稳粮优经扩饲草”的发展思路,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粮经饲比例由75:17:8调整为73:17:10。按照“稳羊增牛”的发展思路,肉牛、生猪存栏比2012年分别增加50%、28%。科技和装备等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家畜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全区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5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农牧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生产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和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并存,农牧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一)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全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播面积和产量的53.9%和75.3%,羊存栏数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78.3%;玉米“一粮独大”、羊“一畜独大”的单一种养结构明显,农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未契合消费者需要,内蒙古独特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农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用水方式粗放,2016年内蒙古农业灌溉面积5607.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95.6万亩,仅占一半。灌溉水利用率仅为52.1%。按种植玉米每亩产量1500斤,耗水300吨计算,需要灌溉400斤水才能换取1斤粮食,生态代价惊人,自治区每年调出粮食实际等于调出了宝贵的水资源。化肥和薄膜使用量仍呈上升趋势。化肥施用量234.6万吨,占全国14位;农药使用量3.2万吨,占全国21位;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9.6万吨。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难以生产绿色健康农产品,而且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对耕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索取超出了承载能力,部分区域生态趋于恶化,耕地保护、已垦草原撂荒、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等形势比较严峻。以黑土地为例,内蒙古最肥沃的呼伦贝尔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仅有3%左右,比美国中部的五大湖区“黄金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个百分点。总之,靠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三)生产成本走高


(未完,全文共4746字,当前显示15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