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我眼中的社会工作

——读《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和

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后的几点收获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这篇文章王思斌教授发表于1995年,《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这篇文章由王思斌教授和阮曾媛琪教授联合发表于2009年。对比分析来看,两篇文章属于统一“体系”,后一篇文章解释和回答了前一篇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综合来看,两篇文章基本概括了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不得不承认王教授的思想真的非常具有前瞻性。以下是我读过两篇文章后的几点个人感受:

一、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环境似乎没有实质性的好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领域便出现了本土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并存的局面,但就宏观而言,专业社会工作除了在个别地区(如上海、深圳)有较好的发展以外,并没有更多的亮点。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一文中,王教授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向中提到了“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以及“现有社会行政人员价值观念的‘重塑’”这两点,并且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一文中介绍了新时期下这两点取向的发展情况:

关于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工作的发展》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面对的结构性张力以及其嵌入式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官僚体制并没有在新纪元里断绝,现今,不论是行政官僚体制内部还是民众都对政府有着依赖情绪,对于专业社会工作几乎全中国都处于“民智未开”的阶段,加上现行人事制度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排斥(即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以及ngo/npo发展缓慢,综合起来构成了专业社工的结构性张力,那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社工如何发展。作者给出了答案:嵌入式发展(而且是弱嵌入的),即行政性社工占主导地位,专业社工处于相对辅助的地位。可以说王教授在15年后给“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这一发展取向作出了一个“阶段性结果评估”吧,在我看来这个“评估”便是:政府和社会没有做到责任共担,就目前而言政府依然是承担责任的主力军。当然这一预期是长期性的,短短十几年就想达到“共担”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


(未完,全文共2843字,当前显示9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