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主党派实践参政议政工作的思考

对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日臻形成了显著而浓厚的中国特色。参政议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依照“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焦点问题,组织考察调研活动,进行专题研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意见,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被采纳并实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参政议政的提出及形式

1、参政议政的提出。最先提出“参政议政”一词的中央领导是江泽民。l989年6月29日,江泽民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和监督作用,要继续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实现民主监督进一步提供条件。”1989年14号文件明确指出:人民政协应当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1990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连用。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关于政协《章程》的修改案中,指出政协的主要职责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参政议政。1995年1月14日,政协八届九次会议通过《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连用。参政议政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经验的总结和丰富,是对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可。极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成员为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开创了多党合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参政议政的形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有相当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进入了政府部门任职,即“实职安排”还有数量更多的民主党派成员进入了“两会”序列,即“政治安排”。他们都属于加入了参政的行列。目前,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形式是:在各级人大、政协提出集体或个人提案,直接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检查、视察工作,以“特约四

员”的身份监督重大事件或办理案件等。

二、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外部环境问题看,现实中存在着对民主党派及其参政议政的作用认识不够。少数中共基层组织的领导还没有完全把民主党派视为友党,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还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有种“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感觉,对民主党派“特约人员”工作做表面文章。民主党派的调研组到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机构、部门进行调研时均能受到热情接待,但仍有少数单位在涉及到其实质性的工作或问题时,调研组就很难透彻地了解情况,甚至被“敬而远之”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得到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些提出的问题和数据也得不到核实,这样就很难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


(未完,全文共3822字,当前显示12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