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光伏业发展的政策利好分析

一个产业是指一定区域内(如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光伏产品的所有企业

的集合,这是狭义的光伏产业定义。光伏产业广义的定义是世界范围内“包括从事光伏发电原料提炼、材料加工、电池片生产、电池片组装、光伏发电工程设计、安装、维护等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的所有上下游企业的统称。由高纯硅提炼、硅锭的铸造、硅片的切割、太阳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组装和光伏发,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曾发布《尚德电力关于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声明》称,3月18日,由8家中国的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已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无锡中院”)提交了对无锡尚德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同日无锡尚德通知无锡中院,对此申请无异议。无锡中院于3月20日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那么,如何从尚德电力的破产来看中国光伏的这场危局

呢。

光伏企业该死的不死,过剩产能去不掉,好企业也将被拖死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制造商之一,中国尚德电力差不多已经耗尽所有现金,据无锡中院核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尚德破产,损失最大的不一定是施正荣,被捆绑卷入的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也将直接或间接受影响。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支持,施正荣恐怕也难把企业做那么大。但让人痛心的是,各方对风险估计不足,以至于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位靠“阳光”发财的施正荣,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神坛上走下来了。

目前,全国光伏产业都在经历着与尚德一样的煎熬。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到了不得不靠政府救市的地步。光伏行业整顿是必然的,但目前的现状对中国很不利,欧美“双反”使整合过程更加惨烈,最终整合是国有化的过程,这也是无奈之举。有能源专家表示,光伏去产能办法不是很多,一些地方政府介入太深,所以,建议地方政府尽量不接盘,如果无奈之下接盘,一旦行业情况好转,政府应尽快退出。

据了解,国内光伏龙头企业英利集团、常州天合和无锡尚德等在去年进行了去库存化努力,从整个市场来看,许多缺乏规模的光伏生产企业经过此轮调整后将可能永久的退出市场,未来整个行业的产能很难恢复到2011年的高峰时期。

“两头在外”受制于人

对于目前中国光伏产能过剩现状,林伯强指出。“该死的企业死不掉,好的企业被拖死。”林伯强表示,中国光伏制造产能已达40gw,位居世界首位。而实际上只有20多个gw的需求,可见产能大量过剩。而且又逢国外市场突变,特别是欧美产能收缩,更加受制于欧美的“双反”。

光伏存在产能地域性集中的现象,如江苏、河北、江西等地域集中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全国几乎每个开发区都有自己的新能源基地,都在引资建设光伏等新能源企业,这不利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

范围效应。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终端需求不足。太阳能是靠国家补贴发展起来的,与火电无法竞争。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光伏“两头在外”有密切关系,林伯强说。


(未完,全文共17277字,当前显示12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