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吉林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20年)

根据人才强校战略和学校中长期发展的整体规划,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2000年6月五校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后,我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6月到2004年9月的融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的人事管理主要以稳定为基础,调整结构,促进实质性融合,统一人事管理及分配政策,在组建机关机构,学科调整及院系整合的基础上,对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重新配置。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10月到2007年年底的改革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校的人事工作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紧紧围绕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教师职务聘任、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岗位设置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从2008年开始,我校的人事管理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努力推进岗位设置管理方案的实施,开展“2009“人才年工作,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探索适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现代人事管理体系与制度。

(一)队伍现状经过合校十年来的融合、改革和发展,我校人才队伍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校拥有教职工17059人,其中教师6523人,专业技术人员5869人,管理人员1847人。

教师队伍中,高级职务教师4043人,比例为61.98%;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951人,比例为75.90%;35岁以下青年教师2171人,比例为33.28%。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级职务人员1123人,比例为19.1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275人,比例为21.72%;3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2198人,比例为37.45%。

管理者队伍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0.83%,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4岁,各年龄段分布相对均衡,队伍结构比较稳定。

目前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队伍。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合校十年来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引进和造就了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目前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6人(含双聘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2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特聘教授26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召集人2人、首席专家5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7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入选者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和新世纪优秀人才12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匡亚明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8人;唐敖庆特聘教授76人、讲座教授67人

(二)成绩与经验

合校十年来,学校在人员基础配置、选拔和培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队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1.以制度的建设为基础,不断健全队伍建设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未完,全文共9600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