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决策咨询报告

新华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2011-09-2417:25:30来源:新华网

转发到微博(10)

有16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在上海,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按需自主选择,预订品种丰富的文化“美食”;在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让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吉林已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500多支农村放映队穿行在乡间村屯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建成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中华大地。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盼,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将之作为“三加快一加强”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各地各部门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健全设施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加快构建覆盖城乡、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工程建设;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投入46.9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此外,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实施免费开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比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未完,全文共4226字,当前显示13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