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鄄城县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鄄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特别关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进行重点部署。近期,就农机现状和发展问题,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以科学发展农机化引领农民快速致富。

一、鄄城县农机化现状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乡,80万人,98万亩耕地。鄄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导,年产粮食50多万吨,拥有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10余处,果品、蔬菜等已初具规模。

(一)农机拥有量多,种类全

目前,鄄城县农机总动力达116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1.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2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89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74台,排灌机机械5356台,加工动力机械6340台。完成春夏秋三季机耕面积150万亩,机播130万亩,机收小麦面积87万亩,排灌30万亩,动力植保60万亩,农业运输5000万吨公里,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农机作业服务收入200多元。

(二)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发展迅猛

从2005年开始,国家连续7年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购机补贴项目资金逐年增加。从2005年32万元中央补贴资金到现在的1000万元中央资金,从2005年补贴十几台(套)机器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台(套),鄄城县农机化发展实现了新飞跃。玉米联合收获机从2005年以前的几乎空白,发展到现在的600余台(套),田园管理机、花生收获机、大棚卷帘机逐步得到了普及,大棚卷帘机、喷灌机械等设施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中,2010年,全市争取国家购置补贴项目资金1010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000多万元,农业机械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三)农机替代效益日益明显

1、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转移加快。近年,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让近15万农民外出务工。

2、农机手收入大幅提高。一批农机大户的涌现,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董口镇董口村农机大户李魁成,是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夫妻俩一起经营4小麦联合收割机、1台拖拉机和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农机资产达80多万元,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什集镇的牛存占是个典型的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的存占农机合作社,社员20多人,农机作业收入人平均3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农机大户已发展到220户,农机专业合作社48家。其中农机作业110户,农机修理84户,农机销售15户,其他21户,年纯收入在3-5万元的103户,在5万元以上的18户。2011年,全县的机耕率达90%以上,机收率达74%以上,仅机耕和机收就可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000万元,为机手创收2000万元以上。

3、农机抗灾能力大幅提高。今年的春夏之交,全县连续3个多月无有效降雨,持续干旱的时间长,排灌机械成为解决农业生产灌溉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在沿黄河的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柴油机和小水泵。每当发生干旱和洪涝自然灾害时,农业机械就是最得力的助手,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全县人们的好帮手。


(未完,全文共4199字,当前显示13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