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建设生态水利的对策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李俊霞谢国旗《人民论坛》(2010年第35期)

【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丰富了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等方面的论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和谐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充分体现了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包括较强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完善的生态制度”①。“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gdp至上”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的速度远不及破坏的速度,从总体上看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还在加深。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水系污染、江河断流、森林草场锐减等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时空性的能源资源短缺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最为重要。这就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要改变狭隘的人类中

心主义,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暂时的繁荣,转向尊重和关心自然的新文明,逐步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我国而言,应当大力推动我国步入“人—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之路,进而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


(未完,全文共3578字,当前显示8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