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近日,浙江省副省长、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毛光烈在信息化百人会第五次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智慧城市建设难点与对策》主题演讲,对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对策做了深入分析。在他看来,智慧城市具有智能感知、系统协同、智慧处理、机制先进、服务优质等特征,但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认识、技术、实践上还达不到“智慧”要求,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智慧城市三种建设类型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总体而言,主要有三种建设类型:

第一种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作技术工程项目来做,其特点非常类似于建筑工程公司,忙于到处投标承包,技术工程一完成,城市政府与技术工程公司的业务关系就完结了。

第二种是数字城市的扩充型。这种建设类型停留在数字城市的水平上,缺乏对数据的智慧处理能力的开发,其特点是没有实现改变管理方式的要求,“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智慧城市应该是以改变原有的服务、管理方式为前提的,是以提供更智慧的服务为标志的。如智慧水网,无论管网哪儿出现问题,都能自动发现并可有效预防、自主应急处置,不会造成混乱。

第三种是智慧能力建设型。这种建设类型的特点有。首先,具有业务云、管、端一体化的智慧。以智慧交通为例,交通数据是由云存储并由云计算提供智慧处理、指挥的;管网是具有智慧的数据感知与数据传输智能的;智慧终端是具有智慧执行能力的。其次,具有市民主体(客户)、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力量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比如智慧交通,实际上就是在人、车、路、场关系中进行人与车、车与路、车与停车场等方面开展有机协同。第三,不仅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也有能解决“一揽子”问题的云服务工程公司进行建设运维,还具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管理制度相协调的网络权益、秩序与安全的保障能力。

其中第三种智慧城市建设类型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智慧城市应该具备智能感知(能实现实时、全面与立体感知)、系统协同(能够实现一卡通、一链通、一令通)、智慧处理(建立在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业务建模和智能分析等服务之上)、机制先进(投资运营机制高效、权益保障追溯完善、监管体制管用等)、服务优质等特征。只有具备上述功能,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遭遇难题


(未完,全文共3223字,当前显示9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